太空漫游2001(50年前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

太空漫游2001(50年前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50年前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至今还未被超越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海报

1968年4月3日,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巨制《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正式在美国多地公映。之前一天,影片在华盛顿上城剧院做了全球首映,观众的反应参差不齐,翌日见报的影评人观点也褒贬不一。

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2001太空漫游》早已是全球影迷心目中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也是美国电影学院票选出的影史排名第一位的科幻片。片中用到的各种视觉特效、电影语汇,乃至整个故事背后传递出的深邃理念,全都超越了时间的局限性,拥有历久弥新的惊人魅力。

为庆祝该片上映五十周年,全球多个国家都推出了相应的特别放映活动。戛纳电影节已经宣布,5月12日将会安排该片70毫米版本的经典放映场,之前从未莅临戛纳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将作为特别嘉宾,主持整个放映活动,而库布里克的女儿凯瑟琳以及他的小舅子兼制片人杨·哈兰(Jan Harlan)届时也将出席。

六天之后,这个主打“原汁原味、未经修复”特色的70毫米版本,也将走入北美多家影院,与新老观众见面。在讲究旧片保护、修复如新的今天,华纳这次推出的70毫米版本《2001太空漫游》更突出其原貌,主打怀旧意味——该版本直接取材于50年前的工作负片,不做增删,不做修复,以便今时今日的年轻人能够百分百体会到半世纪前的观众走入影院时,所见到的库氏科幻奇观。

5月29日,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第40届国际软件工程大会也将举办一个特别论坛,讨论《2001太空漫游》与HAL的历史意义。

此外,德国电影博物馆的“《2001太空漫游》五十周年特展”也已在上周揭开大幕,将一直举办至九月底。

而在《2001太空漫游》诞生的五十年中,对电影理念、制作产生的影响也是无远弗届。4月2日,英国《卫报》就邀请到数位嘉宾(其中既有《2001太空漫游》的主创人员,也有如今正活跃的电影人),畅谈关于这部电影的感触及由此受到的启发。

沃利·菲斯特(Wally Pfister)

摄影师、导演

代表作:《超验骇客》《盗梦空间》《蝙蝠侠:黑暗骑士》《记忆碎片》

这部电影对我的人生有着深远影响:1968年,我爸带着我去纽约齐格飞剧院看了《2001太空漫游》。当时我是个小太空迷,彻底看入迷了,好多年里一直视其为我心目中排行第一的电影,我还学着它的样子,用家庭摄影机加上自己做的模型,拍摄太空电影。后来自己真的学电影了,我才开始了解它背后那些技术上的东西,于是对这部电影的膜拜又上了一个台阶。我敢说,他们当初所做的,领先同行至少有40年。

1998年我认识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很高兴地发现,他也很喜欢库布里克和《2001太空漫游》。拍摄《盗梦空间》的时候,我又去重看了一遍。两部影片在风格和布景上都有相似之处。彼得·波斯尔思韦特(Pete Postlethwaite)死的那间房间,肯定会让人想起《2001太空漫游》的结尾来——这包含着我们小小的致敬。《2001太空漫游》对于我自己导演的《超验骇客》(Transcendence)也有很大影响,我正是看中了两个故事的相似处——人工智能变成了类似于上帝的存在,才决定要拍它。

克莱尔·德尼(Claire Denis)

导演

代表作:《巧克力》《荒唐周五夜》《军中禁恋》

我是在巴黎的电影院里看的《2001太空漫游》,彻底看傻了。之前只知道那是讲太空的,没想到其实却是讲人性的,而且角度特别奇特。刚看完的时候,我都不敢确定自己全看懂了。

不过现在轮到我自己拍科幻片《太空生活》(High Life)了,我没想过要模仿它,因为你想模仿也模仿不来——那是属于库布里克的私人领地。而且现在做特效和当时已经很不同了,那时候是做了缩小比例的模型来拍,现在的电脑特效看上去很漂亮,但却没有当初那种实实在在的质感。而且相比五十年前,科学已经进步了许多,太空电影说的不再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情节了。

杨·哈兰(Jan Harlan)

制片人

代表作:《闪灵》《全金属外壳》《人工智能》

这个故事的原作者亚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库布里克有不少共同点:信奉不可知论、充满好奇心、智力超群、敬畏宇宙之无垠。

要说有哪部电影继承了《2001太空漫游》的传统,我想应该是《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因为这故事预言了人类的终结。

库布里克一直坚信,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漫长竞争过程中,我们必定是输家,毫无机会获胜。虽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放在时间长河里来看,其实也只是沧海一粟。

道格拉斯·特朗布尔(Douglas Trumbull)

视效监督

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第三类接触》《星际迷航:无限太空》

我们这部电影上映的第二年,人类也登陆了月球。我不敢说两者之间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我这几十年来,不断遇到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天体物理学家跟我说,他们之所以会从事这份工作,正是因为年轻时看了《2001太空漫游》,受了它的影响。我相信这部电影对于他们那个群体,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它让人相信某些东西、某些可能性的存在。

约翰·加埃塔(John Gaeta)

视效监督

代表作:《黑客帝国》

当初库布里克放手让负责特效的道格拉斯·特朗布尔去尝试,去探索各种可能性,最终获得了各种电影技术上的突破,带给我们浸入式的观影体验。

几十年后,当我和沃卓斯基他们俩合作时,他们也给予我类似的自由度,这样才有了“子弹时间”那样的特效。

如今回看《2001太空漫游》,HAL其实就是普罗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最初接触。之后那些年里,研发人工智能界面的科学家,有不少都参考了HAL的设计,从中汲取了灵感。

安德鲁·尼科尔(Andrew Niccol)

导演、编剧

代表作:《千钧一发》《战争之王》《楚门的世界》

《2001太空漫游》的开场镜头是影史最能让人浸入的体验之一,一句台词都没有,我觉得那就像是个黑洞,我整个人都被吸进去了,不是3D却胜似3D体验。它不仅改变了科幻电影的面貌,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所有电影的形式。

彼得·苏哲斯基(Peter Suschitzky)

摄影师

代表作:《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欲望号快车》《裸体午餐》

当初这电影一出来,伦敦电影业内人士全都炸翻了,全都兴奋地谈论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它的视觉奇效让我惊艳,反复琢磨那好些个太空画面是怎么拍出来的,有些奥妙时至今日我都没参透,但我也不介意,因为这样重看的时候更能保留一些神秘感。

后来我跟卢卡斯合作了《星球大战》,但我问过他:“你其实最想找的摄影并不是我,你想要的其实是《2001太空漫游》的摄影杰弗里·昂斯沃思(Geoffrey Unsworth),没错吧?”他也如实相告:“那会儿他正好没档期。”

如果你问我,是不是《2001太空漫游》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一场电影特效的军备竞赛?我的回答是:没错。科幻电影一直以来想要做到的就是在视觉效果上比别人做得更厉害。在我看来,《2001太空漫游》不光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我看过《星际穿越》(Interstellar),但你要问我现在还记得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没有。《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设计得也很漂亮,但相比《2001太空漫游》就显得有些单调乏味了。

凯尔·杜拉(Keir Dullea)

演员

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

早在出演《2001太空漫游》之前,我就是库布里克的影迷,我最喜欢的是《光荣之路》。说到《2001太空漫游》,我至今愤愤不平的一件事就是,同年上映的《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凭借片中那些猩猩的化妆术,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妆发奖。你可以对比一下我们这部电影里那了不起的猩猩的化妆技术,这样的结果真是匪夷所思。也难怪当初原作者克拉克说过,估计奥斯卡评委们以为我们用的是真的大猩猩,所以都没考虑我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