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入秋进程图

近日2020全国入秋进程图登录了热搜,也是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小编也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来了解下2020全国入秋进程图具体的情况吧

2020全国入秋进程图

预计今年白露期间降雨的影响不容忽视。9月7日至9日,受今年第10号台风“海神”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将有较大风雨天气,其中东北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另外8日至10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中西部、华南等地还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后期(9月13至22日),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大部、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有20~50毫米,其中四川盆地、华南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有60~90毫米,局地超过15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

在气温方面,北方天气渐渐转凉,华北、黄淮以及西南部分城市在白露期间将逐渐开启入秋进程。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及江淮等地气温将较常年偏低1~2℃,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此外,今年白露期间,南海或西北太平洋面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

东北西北秋已至江南华南“恋”夏日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高菲介绍,截至8月31日,我国北方多地已迈入秋天的行列。省会级城市中,像是呼和浩特、兰州、银川、太原、哈尔滨、长春等地已先后入秋。而目前正“游走”在夏秋边缘的沈阳或将是下一个入秋的省会级城市,常年来看,沈阳入秋时间是9月1日,预计今年可能在9月2日或3日左右入秋。

而在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华北南部、黄淮等地,这些地方还依然停留在夏天的版图里。像是北京、天津、石家庄,前期由于受到冷空气和降雨的影响,已经秋意渐显。不过随着降雨结束,上述地区的气温会有所回升,但入秋也是指日可待了。

相对而言,南方大部依然“留恋”夏日,大范围闷热天气还在持续。不过高温的范围将会缓慢向南“退缩”,江南南部到华南一带依然是高温最“青睐”的地方,常年来看,上述地区要到10月份乃至11月份才会和秋天“碰面”。

今日白露,周末就要“凉凉”,但之前“秋老虎”还要小耍一下威风

白露期间基本结束暑天的闷热,尤其在北方天高云淡,气爽风凉,一年中最舒爽的时节就要到来。但是在南方,“秋老虎”仍有余威,暑热并未全退。

进入“白露”节气,秋天的脚步还将进一步扩展,全国多地将开启入秋进程。常年来看,北方城市中,北京、西安、郑州、天津以及济南往往在白露期间开启入秋进程;而贵阳、成都也将成为南方城市入秋“先锋”部队。

省气象台说,浙江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得等到秋分节气后。一般把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秋天的开始,以杭州为例,2015年以来入秋时间都在十月初。

总体来看,本周我省晴多雨少,局部地区有阵雨光顾。

眼下“白露”至,这天不仅没有转凉的迹象,“秋老虎”却还要下山。

预计前半周(8-10日),我省气温升高,除沿海和浙南南部外,其它地区大部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反扑。

“秋老虎”的天气特征多表现为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和盛夏的高温相比还是有区别的,虽然中午时分还有一丝“暑”气,但气温站上高温线的时间比较短,早晚也比较清新舒适。

不过,“秋老虎”蹦跶不了几天,气温的上扬是凉快的前奏。

预计本周末开始,天气形势调整,随着副高减弱、北方冷空气渗透南下,天气要“凉凉”。

气象部门温馨提醒: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气温下降速度很快,要注意适时增添衣服。在养生保健上,应遵循“养气润燥”的原则,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并适当运动,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粥食,如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等,可健脾补肾,清润肺燥。

本周北方多地秋意渐浓 华南“秋老虎”持续发威

从目前最新预报来看,本周,我国的季节版图基本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不过未来三天,北方仍有冷空气活动,多地将会是秋高气爽的感觉;另外,除了东北地区,北方大部的昼夜温差也将有所加大,普遍超过10℃,西北东部、华北部分地区的昼夜温差将超过15℃。

而在东北地区,随着台风“美莎克”的继续北上,9月2日至4日东北地区将出现较强风雨天气,在冷空气和台风雨的“双重打压”下,上述地区最高气温也会出现4-8℃的下降,体感上将会更加寒凉。提醒老铁们在防范台风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与此同时,南方的“秋老虎”仍在发威。预计明后两天,长江以南地区最高气温大多超过32℃,华南以及江南不少地方依然高温弥漫。省会级城市中,广州从今天起预报了“高温6连击”,而南宁也将出现连续三天36℃的高温天气,想必上述地区的小伙伴对秋天的期盼简直“望眼欲穿”了!

最后,提醒大家:夏秋转换时节,北方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一早一晚多添一件薄外套,避免着凉;而仍在夏季版图中的小伙伴也要注意防暑防晒,静待秋姑娘的到来吧!

微信搜索:知识的传播者,关注知识的传播者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