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重塑 化工巨头能给汽车带来什么?
【汽车之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带来的不仅是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高度繁荣和确定性,也带来了自行车的价值以及大量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关系。 这给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据悉,巴斯夫是一家拥有160年历史的德国化工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材料供应商,几乎与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本田、比亚迪、通用汽车、大众汽车都是其合作伙伴。 世界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与巴斯夫有染。 在汽车涂料领域,巴斯夫更是表现出色。 几乎100%的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巴斯夫涂料。
自188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巴斯夫迎来了又一重要里程碑——6月28日,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正式竣工。 该项目的第三阶段包括两座新的研发大楼,配有设施和实验室,将用于推进化学研究计划并开发新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在新的高性能材料实验室中,巴斯夫研发人员将开发创新材料解决方案,包括多种先进的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以提供优异的阻燃性、电绝缘性和耐用性,以及卓越的加工性能和美观多功能性,以支持应用的快速增长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动工具、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
在电动汽车领域,巴斯夫在电池组件、充电设施、连接器、电缆及电缆管理、热管理、电机、NVH等方面都有布局。近期,巴斯夫还制造了超级充电桩,进军电动汽车能源补充市场。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电动车,轻量化的需求一直都在。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约占整车重量的40%,成本约占40%。 减轻重量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减少碳排放。 例如巴斯夫的电池盖产品重量轻,承载能力强。 这些由巴斯夫和客户共同开发。
此外,共创中心(中国)是巴斯夫致力于激发创意解决方案的互动场所之一。 今天,新的“共创实验室”模型制作车间将在这里设立。 它可以通过概念验证、模型制造和快速原型设计来推动高性能材料的创新。
据了解,上海创新园于2012年开业,总投资约2.8亿欧元。 它是巴斯夫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 2015年和2019年,巴斯夫上海创新园先后完成两次扩建,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巴斯夫亚太区研发中心的地位。 截至目前,巴斯夫在全球约有1万名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其中大中华区约占10%,其中包括在上海创新园从事研发和创新的人员。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建峰博士表示:“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工程的顺利竣工,标志着我们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我们致力于提升本土创新能力,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高端制造、可再生能源等快速增长领域,与客户共同创新,实现共赢。” (文/汽车之家彭飞)
查看类似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